- 尿液蛋白分析和检测
- 点击次数:869 更新时间:2015-06-19
尿蛋白成份分析对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愈后观察都具有重要意义,这些指标包括:
(1)尿微量白蛋白检测:a.肾小球损伤时,尿中白蛋白排出量明显升高,其升高程度与肾小球损伤的程度相关;b.可对糖尿病性肾病,重金属及药物中毒等肾病早期发现、诊断和疗效观察提供参考依据;控制不良的糖尿病,常发生肾脏损害,尿中白蛋白排出量增加是zui早出现的指标之一,还可能通过检测尿白蛋白浓度对糖尿病性肾病分期及愈后作出判断。
(2)尿中免疫球蛋白浓度测定及尿中游离轻链分析。尿中游离轻链(本周氏蛋白)的检测对诊断轻链病是*的步骤,并对多发性骨髓瘤等疾病的预后判断也有一定帮助。免疫浊度分析定量分析γ或λ轻链的浓度,测定结果可靠,对M蛋白Ig类型的鉴别,以及尿轻链的检测,对单克隆丙球蛋白病的诊断、分类和预后都有一定参考价值。例如IgG型骨髓瘤常较IgA型或轻链型预后好。IgD型骨髓瘤的预后常较差,其发病年龄往往较其它类型为轻,且以λ型占多数。
(3)选择性蛋白尿测定肾小球滤膜正常时只能使分子量<70 000的蛋白质滤过,分子量>70 000的蛋白质不能滤过,称为蛋白尿的选择性。如果尿蛋白排出增多,但分子量仍以低分子蛋白质为主者,即肾小球滤过膜的结构仍保持原有大小的孔径,称为高选择性蛋白尿,表示病情不太严重,而且用类固醇激素治疗效果较好。反之如果高分子量的蛋白质排出增多,表示选择性降低,病情也较严重。通过尿IgG/血清/IgG值除以尿ALb/血清白蛋白(ALb)的值,即为选择系数,选择性系数<0.1为高选择性蛋白尿,表示病变轻微;选择性系数在0.1~0.2之间为中度选择性蛋白尿,表示病情一般;选择性系数>0.2为非选择性或低选择蛋白尿,表示病变严重。高度选择性多见于微小病变,对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疗效较好;低度选择性多见于膜增性肾炎,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或膜性肾病后期,对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反应差。
(4)尿中补体测定对肾病的诊断、鉴别诊断颇有意义。各种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及大多数急性肾炎,尿中往往补体C3阴性;而膜性增殖性肾小球肾炎。膜性肾病、狼疮性肾炎活动性等慢性肾病尿中补体C3大多为阳性,因此,测定尿中C3可对此类肾病作鉴别诊断。尿中补体测定可用于估计激素疗效和预后。尿中C3阳性的肾小球疾病患者较阴性患者病情重,含量越高病情越重。如肾病综合征患者尿中C3测定为阴性,对激素治疗则敏感。尿C3测定在肾小球疾病的预后上也有一定参考价值,它与尿内溶菌酶测定的关系相当密切,C3阳性者溶菌酶基本阳性。肾小球疾患溶菌酶增加,表明间质已有损害,是预后不良的表现。临床上所见C3阳性的肾小球疾患,其病理变化也多较重。
(5)β2-微球蛋白(β2-MG)测定了解肾小球滤过功能,其敏感度显著高于目前常规应用的血肌酐测定,当血肌酐还不能反应异常时,血β2-MG已显示肾功能的异常。对IGA肾病,尤其是肾小球硬化者,即使肾功能正常,β2-MG也增高,可能由于该类疾病的患者体内免疫反应较强,淋巴细胞被激活,从T和B淋巴细胞中释放的β2-MG增加之故。对于重金属中毒肾损害的流行病调查,尿β2-MG可作为筛选试验。β2-MG水平为小管间质性疾病的灵敏指标,如Bartter综合征,万可尼综合征,Willson′s病,以及原发性肾炎等,尿中β2-MG均升高。
(6)尿α1-微球蛋白测定肾小球。肾小管发生病变时,尿α1-MG水平升高,与判断肾功能的另外二项指标β2-MG和肌酐(Cr)呈密切相关。肌酐廓清率(Ccr)在100 ml/分以下时,α1-微球蛋白升高,为80 ml/分以下时,β2-MG开始升高。可见α1-微球蛋白比β2-MG敏感,而且患恶性肿瘤时不升高,因此,与β2-MG相比,α1-MG在早期和鉴别诊断肾功能方面更具有临床价值。